【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陶思远)“我们希望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作的精神,让我们的阿语读者能更好地接受、理解中国文化。”埃及翻译家、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奖人侯赛因·伊斯梅尔(Hussein Ismail Hussein Hassan)15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场圆桌论坛上如是说。
此前一天,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纳入国家荣誉框架下的出版界最高涉外奖项。本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表彰了16个国家的20位翻译家、出版家、作家等。
15日,十余位上述获奖者参加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奖者北外一日行”活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致辞中表示,一代又一代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投身中外文明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价值,为人类文明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
圆桌论坛上,围绕“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这一议题,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经验。为阿拉伯语读者翻译了《西游记》的侯赛因·伊斯梅尔谈到翻译过程时提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翻译,而是一个团队,请了很多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因为我们必须面对思维上的差异,然后思考如何在译文表达中弥合差异,促进中外交流”。
与会嘉宾合影。 北京外国语大学 供图以波斯语翻译《黄帝内经》的伊朗翻译家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Ehsan Doostmohammadi)则介绍了历史上中伊交流的有趣故事。“中国和波斯在汉朝时就有交流,尤其是在医学方面。中国草药桂皮到了波斯之后叫中国树,而中国人爱吃的菠菜原本叫‘波斯菜’……我希望将这些趣事介绍给更多今天的伊朗人,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法国翻译家何碧玉(Isabelle Jeannine Rabut)在圆桌论坛上介绍,她曾翻译了中国作家余华的著作《兄弟》。该作品语言风格很“接地气”,这让法国人能更直面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兄弟》在法国一经上市就卖出了六万册,足见法国读者对这部中国文学作品的喜爱。
匈牙利汉学家、翻译家尤山度(Dr.Józsa Sándor)也极其喜欢中国,尤其是中国菜。他笑言:“中国靠美食拴住了我的胃。我在中国住了几年,也深爱中国的名山大川……”(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