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有资格参评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022年8月份,来自安徽马鞍山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韦传杰通过了专业委员会评审,在学校当年2000多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中级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工程师)。与韦传杰一道,该校有13名毕业生被评为助理工程师、199人被评为技术员——这些学生均来自学校的“产业工程师学院”,他们也成为安徽省首批拥有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三证”齐全的应届高校毕业生。
比照既往职称评审条件,应届本科毕业生获评职称,意味着最快将职称评审年限缩短了5年。学校评出的“工程师”企业会“买账”吗?“让毕业生带着职称去就业”能否提升就业“附加值”呢?日前,记者往返于安徽合肥、马鞍山两地,切近了解产业工程师学院试点为打造产业人才链条,强化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路径与成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产业工程师是链接技术研发与生产一线的人”
“在电路板上印刷锡膏、检测、贴装电子元器件、焊接、再检测——这就是表面贴装技术(SMT工艺)。”8月4日,在安徽合肥智行光电有限公司SMT技术车间,工作刚满一年的韦传杰为记者做起了“科普”。隔着玻璃,记者眼前是一座自动化无尘生产车间,待加工电子器件在高速贴片机、氮气回流焊等生产设备间高速穿梭,几个周身严密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正来回巡视。
2022年8月,从马鞍山学院毕业后,拥有“工程师”职称的韦传杰几经选择,来到了合肥智行光电。当时,企业为新入职员工安排了为期3个月的轮岗计划,韦传杰用1个月便完成了。“轮岗的时候,同事们都说,我不像个刚走出校门的‘雏鸟’。”韦传杰笑着坦言,是产业工程师学院的培养让他实现了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
2021年,马鞍山人社部门与马鞍山学院围绕主导产业与战新产业发展,遴选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设计智造等8个专业,联合开设了工程师学院。来自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韦传杰成了首批学生。在工程师学院,韦传杰参加了多项技能竞赛,并考取了中级钳工证书。进入企业后,韦传杰跟随SMT车间的十几名资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编程、产线管控以及人员优化工作。
“产业工程师是链接技术研发与生产一线的一群人,是很‘吃’经验的岗位。”合肥智行光电有限公司车载影像模组事业部副总经理贾怀瑾说,在企业里,工程师需要对技术研发的瑕疵进行反馈和改良,对生产设备的故障进行快速诊断排除,并对产线工人进行恰当技术指导。
“企业需要什么人,学校就培养什么人”
“现行工科高校培育学生更多侧重于理论教学,高校育人与企业用人还存在‘学用不一致’的问题,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招到学生再进行二次培养。”8月2日,马鞍山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科长张文林向记者介绍了发起工程师学院的初衷。
一边是高校学生专业对应性差,另一边是企业人才培养周期长。作为汽车配件龙头企业,合肥智行光电有限公司2021年年产车载摄像头600万枚,随着产能扩大,企业关键生产工序人才缺口日益显现。
“企业培养一个SMT工序成熟技师需要至少三个月,培养一个非标设备保全人员更要半年起步。作为精密制造企业,我们产线上的很多新设备连工科大学的教师都没有见过,学生就更不可能了解。”贾怀瑾告诉记者,企业急需具有产线实践经验,经过工程师体系培养的人才充实到关键生产工序中。
培养未来工程师,离不开工程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马鞍山学院常务副校长秦峰介绍,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学校,马鞍山学院目前开放招生的32个专业中,超过七成是工科专业。目前学校开设的产业工程师学院采取了“基本教学目标加模块化培养”的办法,学生在完成基本学分要求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与学科竞赛、论文发表和专利发明。学院结合企业生产科研活动,把课堂搬进企业。
秦峰说,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21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马鞍山学院已有10名教师被派往企业跟班学习,20名来自企业的产业工程师被引进学院,成为“外援”师资。
与此同时,在马鞍山人社部门牵线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也为工程师学院敞开了校企合作、实训培养的大门。截至目前,工程师学院已和马鞍山市经开区、当涂县经开区、和县经开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50余家规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我们的产品试制产线完全向工程师学院的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带着毕业设计来到产线,在企业项目经理指导下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工程与质控环节。”在马鞍山市经开区,马鞍山众翌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监王强认为,这样的校企合作是“双赢”的——企业缩短了研发时间,控制了用人成本,而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
“工程师学院就是将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前移到高校,尽量缩短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简单说,就是企业需要什么人,学校就培养什么人。”秦峰表示。
以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促进高质量就业
如果说,在应用型本科试点产业工程师学院,是将产业人才培养链条前移,那么,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工科毕业生评定职称,则是对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指导与认证。
据了解,2021年11月,经安徽省人社厅批准,马鞍山市人社部门指导马鞍山学院制定了《工程师学院学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从基础理论、实践训练、学科竞赛、证书获得等诸多方面,改革调整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参评条件和标准。目前,工程师学院毕业生参评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的最低企业实训时间被分别确定为8个月和4个月。
“这是安徽的一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马鞍山市人社局副局长宋冰说,“人社部门首次将工程技术类职称的社会化评审主导权,由行业主管部门下放到高校。通过指导评审单位完善职称评审条件,进而促使学校改革调整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和就业观念,着力构建新型产业人才培养链,打造全新产教融合平台。”
张文林介绍,为保证高校毕业生工程技术类职称评审质量,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人社部门进一步细化了评委会专家结构,要求三分之二的评审专家必须由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进一步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话语权,确保真正评选出“拿来即用”“用得顺手”的人才。
产教融合的联合培育模式,打通了产业人才引育留用的“任督二脉”,密切了育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强化了企业对人才的黏性。截至2022年9月底,马鞍山学院应届毕业生当地初次就业率达23.83%,创历年新高,其中工程师学院当地初次就业率达29.4%。
下一步,安徽将在全省推广产业工程师学院建设经验做法。除马鞍山学院外,今年5月,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工学院2所本科院校均已加入工程师学院建设行列。
标签: